觀今宜鑒古,無古不成今
歷史的長河悠悠流淌
文明的印記歷經數千年風雨洗禮
卻愈發璀璨奪目
秋日和風中,杭州鼎文學校的學生們踏上了探尋五千年古代文明的旅程,走進良渚博物院和良渚遺址公園。博物院內,孩子們為五千年前的先民生活而好奇,他們被玉器和陶器深深吸引,文明歷史的輝煌在眼前重現;在遺址公園中,他們漫步在先民耕耘的土地,學習考古;親手打磨了屬于自己的玉器;探究尋寶,親歷先祖智慧;在茵茵綠地和蒼蒼蒹葭中自在穿行,感受大自然的魅力。
這不僅是一場游歷,更是文化的洗禮。“根植中國”,良渚的故事從書本走向現實,中華文明的深厚令孩子們心生敬意和自豪。靈動活潑的同學們在游學過程中展現了良好的禮儀風范,展現出鼎文學子的特有風采。
深入歷史脈絡
賡續中華文化
“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,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”
在這句話的激勵下,鼎文的學生們懷著滿腔的好奇與熱情,在良渚博物院開始了他們的文化探索之旅。
研學過程中,學生們從“水鄉澤國”到“文明圣地”,再到“玉魂國魄”,每一站都充滿了驚喜與發現。
在“水鄉澤國”展廳,學生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個水網密布、稻香四溢的時代,感受到了良渚先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。步入“文明圣地”,精美的陶器、石器等文物映入眼簾,每一件都展現著良渚社會的繁榮與進步。而在“玉魂國魄”展廳,鼎館之寶——玉琮所展現出的古代工匠卓越技藝,更是讓學生們贊嘆不已。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,采用陰刻加浮雕的復合雕刻技術,每一刀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心血。
在展廳內,孩子們像小偵探一樣,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:“玉琮是用來干嘛的?” “為什么要在這里種水稻呢?”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求知的光芒,仿佛每一件文物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。更高年級的學生們則深入研究了良渚文化的歷史背景,了解了良渚人使用的各種工具,他們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,向同伴們講述這段輝煌的歷史,仿佛自己也成了小小的歷史學家,成為中華燦爛文明的傳播者。
五年級的學生一邊認真觀察著展柜中的文物,一邊激動地說:“當我站在那些古老的文物前,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。我特別好奇良渚人是怎么做到那么精致的手工藝品的。這次研學讓我真正感受到了良渚文化的魅力!”
六年級的一位學生興奮地分享著:“這次研學不僅好玩,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珍惜和保護文化遺產。當老師詳細講解良渚古城的布局和功能時,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遙遠的時代,看到了古人們忙碌的身影,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與勤勞。”
參觀完博物院,學生們展開了一場關于“良渚文化為何會消失?”的深度思考。有人提出了氣候變化的假設,認為環境變遷可能是文明消逝的關鍵;有人則認為戰爭或內部矛盾導致了社會動蕩;還有同學認為,隨著生產力的發展,原有的生活方式已無法適應新的需求,最終導致了文化的變遷。盡管觀點各異,但每個發言都充滿了對這片古老土地的敬畏與思考。九年級的一位同學感慨道:“這次旅行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學校‘根植中國’的真正意義,我們每個人都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。”
探秘良渚文明
傳承古老智慧
午后陽光溫柔地灑落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,學生們懷著激動的心情,踏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。此次研學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,讓學生們能夠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接觸歷史,感受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小學生們聽著專家講述良渚文化的輝煌過往,并演變成了小小考古學家。在專家指導下,他們開始使用手鏟和刷子,小心翼翼地揭開歷史的面紗,尋找著文物的蹤跡,無比熱忱、執著。
當第一位小朋友興奮地喊出“看!我發現了一件玉器!”的時候,周圍的小伙伴們都圍了過來,共同見證了那件被泥土覆蓋已久的玉鉞“重見天日”。孩子們分享著這個珍貴的瞬間,臉上洋溢著成就感的笑容。研學的體驗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考古工作的艱辛與樂趣,同時也激發了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。
對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來說,他們的文化探索旅程同樣精彩絕倫。在手工區內,學生們親身體驗了磨玉項目。一塊塊粗糙的玉石逐漸變得光滑細膩,每一道工序都考驗著學生們的耐心與細心。過程中,一位7年級的學生感慨道:“親手磨制玉璧讓我更加敬佩古代匠人們的技藝了。這不僅僅是一件工藝品,更是跨越干年的對話。”
另一位男生則表示:“雖然過程很辛苦,但看到自己親手打磨出來的成品時,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!”學生們親手打磨玉璧。不僅讓同學們感受到了良渚文化的魅力,更激發了他們對文化傳承的熱情與責任感。
沐先民們五千年文明智慧之光,浴蒼蒼蒹葭茵茵自然之彩。此次研學留下了鼎文師生共渡一日良渚時光的溫暖記憶。在這場與良渚文明的深度對話中,學生們不僅穿越了時空的界限,親身體驗了古老文化的魅力,更是在心靈深處種下了保護與傳承文化遺產的種子。鼎文學校堅持“鼎文行讀研學”理念,將在11月18日-22日舉辦“學子閱萬卷、鯤鵬行萬里”閱讀周活動,致力讓每位鼎文學子都暢游知識海洋,都被溫暖、智慧和愛包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