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展廳,“起源 - 探索 - 創作” /“ORIGIN-EXPLORATION-CREATION”的主題線索清晰可見。500 余件來自小學到高中學生的作品,涵蓋油畫、版畫、雕塑、陶藝、書法等多種藝術媒介,如同打開一本立體的藝術實踐手冊,串聯起學生們從探尋藝術本源到暢想未來的創作路徑。
展覽打破學科與媒介的界限,學生們運用超學科思維,在傳統藝術形式與創新表達之間建立聯系,既從原始符號、自然元素中汲取靈感,又借助數字媒介和新型材料展現對未來的思考。每件作品都凝聚著他們對生態、文化、科技的思考,成為探究式學習成果的直觀呈現。
作品主題豐富多樣,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貫穿其中。以 “二十四節氣”“簡筆國畫” 為主題的作品,展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;“波普藝術”“遇見巴斯奎特” 等主題,則體現了對西方藝術流派的學習與創新。在 “Cultural Fusion(文化融合)” 主題下,學生將漢字結構與抽象幾何結合,讓水墨技法與拼貼藝術相互呼應;“Geometry In Architecture(建筑中的幾何學)” 主題作品,通過立體模型與平面繪畫,解讀空間美學中的數學原理。這些作品不僅反映出學生對藝術史的學習積累,更展現了他們用藝術語言進行全球化表達的能力。
“‘起源’是對藝術根源的追尋,‘探索’鼓勵突破常規的創作方式,‘創作’則是思考的可視化表達。” 美術教師 Zitong.Wang 在采訪中介紹。以 G5 年級作品《童年》為例,學生們摒棄傳統繪畫形式,用童年玩具拼貼出五角星造型,或是以國際象棋棋盤表現成長中的快樂與矛盾,將個人記憶轉化為富有故事性的藝術表達。這種創新嘗試,正是展覽所倡導的教學實踐的體現。
G8 年級學生 Tony 的拼貼作品《Abstract Blossom》同樣引人注目。這幅受喬治亞?奧基夫花卉藝術啟發的作品,通過折疊紙瓣與鮮明輪廓,展現微觀與宏觀的巧妙呼應。指導教師 Marija Nikolic 評價:“Tony 用細節展現出秩序之美,作品既有視覺感染力,又傳遞出對自然的思考。這是國際教育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造力的生動案例。”
此次藝術展通過藝術創作中的反思與實踐,學生們在觀察、協作和跨文化理解等方面得到鍛煉,逐步成長為兼具知識儲備與國際視野的學習者。正如杭州鼎文學校藝術周 “鼎美好、鼎創新、鼎生態” 的主題所傳達的,這場藝術與教育的結合,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,在校園內營造出包容、創新的文化氛圍,為國際教育發展增添新活力,助力創造鼎文教育新生態。